基本内容1938年初,合肥陷落后,安徽的四所临时中学和三所中等学校奉命西迁。经当时教育部同意,在当时的湖南省主席张治中的支持下,决定将国立八中安置在湘西永绥县这一山高路险、日寇不易进犯的地方。为此,永绥县(今花垣)设立了高二部和初二部,成为国立八中在湘西的最主要的教学基地之一。国立八中在花垣办学长达八年。不愿做亡国奴的学生们,从沦陷区撤出,由安徽而武汉,而邵阳,最后步至永绥。国立八中为古老的永绥带来了文明之风,并开创了花垣现代教育之先河。在
基本内容1938年初,合肥陷落后,安徽的四所临时中学和三所中等学校奉命西迁。经当时教育部同意,在当时的湖南省主席张治中的支持下,决定将国立八中安置在湘西永绥县这一山高路险、日寇不易进犯的地方。为此,永绥县(今花垣)设立了高二部和初二部,成为国立八中在湘西的最主要的教学基地之一。国立八中在花垣办学长达八年。不愿做亡国奴的学生们,从沦陷区撤出,由安徽而武汉,而邵阳,最后步至永绥。国立八中为古老的永绥带来了文明之风,并开创了花垣现代教育之先河。在